企业动态

汉腾汽车•车风景之旅:探源鹅湖文化 秀美江南印象

时间:2020-04-22 来源: 作者: 浏览:0 字号:

    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

    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

     汉腾汽车·车风景之旅的第二段旅程,我们来到了江西铅山县的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的鹅湖山麓。整个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以中轴线开展,纵深进次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古时的铅山县是闽、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道。鹅湖山为武夷山之余脉,因“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鹅湖”。唐大历中,有大义智浮禅师结庵峰顶,后移临官道,以山得名而称鹅湖寺。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设书院于鹅湖寺,朝廷赐额为“文宗书院”。明景泰五年(1454年)书院更名为“鹅湖书院”。

     从上饶市中心驾车约四十分钟就到了鹅湖书院。由于疫情关系,一路上车流量相对不大,加上春雨季节,大地万物复苏,道路两旁树木嫩绿的叶子,也让我们更加心旷神怡。这次我们选择的座驾依旧是汉腾V7MPV车型在空间上先天的优势,让我们一行6人丝毫不用担心坐不下的问题,而且还能各自找到舒适的坐姿。

    临近书院,我们路过一片油菜花海,由于现进入4月中旬,油菜花基本已经凋落变成了油菜籽,今天看到的只能是零星几点了。不经意间,让我们印入眼帘的还有路边的小溪流水的美丽景致。

    很快,我们到了书院的停车场,停车场后面别致的凉亭耸立在林荫小道旁,树上小鸟声和满园的春色,让人如痴如醉。

    购买门票后,我们直接进了鹅湖书院大门,书院大门在东侧,门额上书有“鹅湖书院”字样。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接下来就走进这片具有文化气息的古代书院。

    跨进大门几步,很快就被寂静安祥的书院氛围所感染,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进去,右拐朝北,是书院的头门,头门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门前两侧立柱上撰有楹联“江右乃人才渊薮,鹅湖钟川岳英灵”。门口东西两侧各有抱鼓石一座。大门上悬“敦化育才”四字匾额。两侧楹联为“鹅从天外飞来,藏修游息,返本开新,人文化成弥宇宙,湖自地心涌现,吞吐涵容,承先启后,书院论道习贯古今”,为康熙年间巡抚白潢所题,是保存完好的书院礼仪建筑群。

跨过头门,眼前的便是书院石牌坊。矗立于泮池与头门之间,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正面额匾为“斯文正宗”、背面额匾为“继往开来”。整座牌坊高大宏伟、朴实壮观,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的门楼式石牌坊。四方柱南北方向上用八个青石抱鼓石紧撑,寓意每个学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能。最顶端正中有一钱芯宝葫芦石雕,其南北面分别为彩带束缚的“朱笔”和“香囊”,寓意书院乃“书香”之地。牌坊每层楼阁上还雕有大大小小的鲤鱼十八尾,细细看去,形象各异,尾尾逼真,栩栩如生,寓意着学子们“鲤鱼跳龙门”。

    紧贴牌坊之后上三级石阶便是泮池和跨池而过的单孔状元石拱桥。泮池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里面石碑上的字大多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泮池以南是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建筑格局为六榀五间,额上悬”道学之宗“匾,再进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堂,为三开间敞厅,中常版壁前设有讲台,两侧壁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仿朱熹字体,站在这里,仿佛还能领略到历代大儒们引经据典,传道授业的风采。

    沿着仪门继续往里走就是御书楼,位于书院南端的最高处,匾额为”穷理居敬“,联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康熙皇帝的这副对联把和朱熹有关的两个铅山名胜巧妙的掺合在一起。一联一匾,让这座称为御书楼的建筑和一位封建君主崇文尚教的故事流传至今。

 

顺着浏览顺序,我们到了四贤祠,鹅湖书院的建造缘于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在鹅湖寺举行,会议组织者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吕祖谦,应邀出席的有朱熹、陆九渊和陆九龄等人,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会,也是我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著名会讲之一,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他对促进书院会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和哲学的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鹅湖之会历时三天,是一次“理学”与“心学“的激烈交锋,八百年来,书完屡废屡兴,基址无改,风貌依旧,到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书院重修,他的建筑格局保留至今,这在全国著名书院遗存中尚不多见,更是研究书院历史的珍贵资料,这里的每一间房舍,每一块碑刻,甚至每一棵古木,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现在,它已被列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鹅湖之会,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爱国诗人辛弃疾约朱熹,陈亮相会于铅山,商谈世事和学问,朱熹因故未来,而辛陈二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这样一段历史把鹅湖书院,峰顶禅寺,观音寺,瓢泉,辛弃疾墓等全部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罕见的名人名事名学的文化景观。

     离开书院,我不禁感慨万千,时光荏苒,一跃千年,物是人非。发生在南宋的两次鹅湖之会构成该书院有别于其他书院的最大特色,亦成为鹅湖书院文化的精神源流。这里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及倡导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被代代传承,更应在今天被大力弘扬。历经千年,鹅湖书院仍以端庄古朴的姿态屹立于鹅湖群山的怀抱之中。千古乾坤唯此理,至今山水有余光。